学生工作动态
暑期社会实践:我院学子深入调研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情况
  1. 作者:
  2. 日期:2022-07-06
  3. 浏览:

暑期社会实践:我院学子深入调研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情况

 

71日至3日,我院以草拔毒实践小分队前往桂林阳朔县开展社会实践。在为期3天的重金属污染土壤治理与应用调研活动中,实践团队通过搜集资料、实地考察、走访农户等形式,探访当地特有农作物种植结构与农产品产业链条。

 

铅、锌、砷等重金属离子与硫元素在雨水的淋浴作用下形成一股股黄棕色的酸性污染水从矿坑流下,并随之渗入到基础土层中,其迁移对中下游水文系统及土壤造成严重重金属污染。

在工作人员的带领下,实践团首先前往矿山与耕地土壤污染修复技术研发服务基地实地学习了解相关的生态修复技术。在工作人员的介绍中了解到重金属污染土壤根据研究方向不同分为两个大区,一是验证评估名单筛选,二是土壤污染治理。

基础工程技术目的是恢复基本表层土壤,通过清基、平整、覆土等环节,将矿山恢复到可开垦的状态。植被绿化技术是在已修复土壤上覆盖一层植被,防止水土流失,使土壤侵蚀减少,尽快形成富含多种营养元素的土壤,往往需要结合当地情况,选择适宜的植被种类进行恢复。综合生态恢复技术是在以上基础上,进一步恢复生态系统,提升整体生态系统功能,多种自然修复技术陆续出现,包括微生物修复、土壤动物修复等。

 

在技术人员的解说下,实践团了解到示范工程“依土定用、土尽其用”的实施技术。上游设置拦截沟,施行断源截流,对污染的源头进行管控;下游设置缓冲带,调整种植结构,对污染土壤进行修复利用。

不同于以往单种一种农作物的传统种植方式,除玉米、水稻等低积累农作物之外,还间套作了龙葵、籽粒苋、东南景天、豆科绿肥植物等重金属超(高)富集植物,“在不妨碍正常农业生产的情况下,低积累农作物品种与超(高)富集植物间套作的种植结构既是对土壤的生态修复,又能提高土壤利用率与经济效益。”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