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新闻
【环院好老师】追求科学之真,保护青山绿水——陈俊鸿
  1. 作者:vi新媒体
  2. 日期:2021-11-12
  3. 浏览:

陈俊鸿,博士,讲师,1993年出生,广西桂林人。2015年6月毕业于河海大学水文与水资源工程专业,获工学学士学位;2017年6月毕业于河海大学水利工程专业,获工程硕士学位;2020年6月毕业于武汉大学水文学及水资源专业,获工学博士学位。2020年入职亚傅手机网页登录亚傅手机网页登录。

环院好老师——陈俊鸿

作为一青年教师,陈俊鸿老师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会议精神,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尤其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按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四有”好老师标准要求自己,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融入立德树人全过程,不断提高自身的思想认识和政治站位。他先后参加了“明师道 强师德 正师风 铸师魂,做新时代教育筑梦人”、“坚守教育初心,勇担育人使命,深化新时代师德师风建设”等专题培训学习活动,在育人实践中锤炼道德情操,在教育教学中不断提升自身的综合素养。

陈俊鸿老师说,选择科研道路是源于研究生阶段积累的对探索未知的兴趣。在研究生学习阶段,他锲而不舍,追求科学之真,逐渐发现科研探索的过程处处有惊喜,看到自己的科研成果发挥作用,很有成就感。因此,他的科研路越走越远。从武汉大学博士毕业后,陈俊鸿老师回到了自己的家乡桂林,来到亚傅手机网页登录从事科研与教学工作,并希望用自己的努力为家乡水利发展尽一份绵薄之力。在桂林市实施建设桂林世界级旅游城市、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等国家战略的背景下,保护好漓江,实现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是当前亟需解决的问题。因此,他的研究方向围绕桂林发展的重大需求,通过对流域水环境承载力进行全方位精细化解析,将漓江生态环境治理、建设开发进行挂钩,有助于实现漓江水土资源保护和利用协同发展。

目前,已在国内外知名学术期刊发表论文9篇,其中以第一作者发表论文4篇,主持在研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并作为骨干参与多项国家和省部级科研项目。这些成果都离不开陈俊鸿老师所具有严谨的科学态度以及不懈坚持的品质。陈老师基本上每天都要工作10多个小时,每天有繁琐的工作需要处理,同时还要保持自己在专业视野上的领先。科学研究的源泉就是不断学习和实践,多学多看才能有活跃的学术思想和解决问题的思路。他不论是学习还是实验都及时总结经验教训,这既是督促自己思考问题、保持善始善终的习惯,也是对科研的凝练,通过总结找出问题、改进自己。

科研之余,陈俊鸿老师也热爱音乐。6岁学习小提琴的他以艺术特长生的身份考入河海大学,曾担任河海大学管弦乐团团长、首席小提琴,获江苏省第四届大学生艺术展演特等奖。陈老师说,小提琴总是形影不离地伴随在身边,从小培养的音乐修养在学习、科研方面对他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虽然很难用语言来形容音乐与科研之间的关系,但如果在科研工作中遇到了困难,他就会停下来逃到古典音乐的世界中摄取营养,然后再回来工作,二者带来的精神慰藉也是相互补充的。

2021年4月,陈俊鸿老师到桂林市科学技术局社会发展科技科挂职,期间他参与组织了安全生产月启动仪式、自治区建设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工作小组联络员会议等活动,参加自治区科技厅组织的锚定碳达峰碳中和创新讲坛,积极开展社会民生科技类项目征集和下达工作。虽然挂职锻炼和科研工作繁忙,但是对学生的指导和关怀却没有因此“打折扣”。陈老师和蔼可亲、亦师亦友,在平时重视与学生的沟通交流,帮助学生规划研究生阶段的学习框架,努力解决学生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在学术上严格要求,晚上经常能在办公室看到他修改学生论文的身影。陈老师经常和学生探讨问题,有时候会一针见血指出学生的错误,让学生少走了很多学术上的弯路。陈老师经常以自身经历来告诫学生,将来到了工作岗位要沉下心来,要吃苦耐劳、踏实肯干、甘于奉献。

担任班主任期间,陈老师严格按照学校的要求,开展“五个一”活动,积极参加学生的课堂活动、开展班会活动,随堂听课检查,定期去学生宿舍,并与同学进行谈心谈话活动。作为青年教师,他虽然经验不足但却有感染力,能够凭借着年轻的优势和学生们打成一片,富有亲和力。陈老师说:“除了我本身喜欢科研以外,大学老师最吸引我的一点就是能一直和一群优秀的年轻学生混在一起,和他们一起保持着蓬勃朝气。”他认为这样与学生的相处方式能够更好地掌握他们的思想动态,可以通过自身的专业学习经历,提高同学对水文专业的认同感。

成为一名专任教师,是陈俊鸿老师骄傲的选择。未来,陈老师将继续践行“四有”好老师标准,怀着对教育事业的执著和对水文事业的热爱,为建设现代水利、可持续发展水利,推动水利行业发展培养高层次技术人才贡献力量。


关闭